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大唐处士张君墓志铭 五代 · 于兢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四十一
君讳兴。
字文起
南阳西鄂人也。
太史衡之冑。
昔灵表西丰
留侯建帷幄之策。
星移东井
常山兴缔搆之功。
或师范万乘。
照彰图籍。
光临千里。
焕炳缣缃。
异动三台
司空之忠烈。
吟谣两穗。
太守之仁明。
奕叶簪裾。
蝉联圭组。
规矩重謺。
代有人焉。
缅究遗编。
可略而言矣。
曾祖瓘。
魏冀州信都县
弦歌不奏。
美化洽于一同。
鸣琴讵张。
仁风清于百里。
祖虔。
周太仆寺主簿
才能干济。
智略强明。
寻见辟除。
转授瀛州河间县
父才。
扬州江都县丞。
辅弼风规。
俗流清化
赞导名教。
邑致歌谣。
君系高华。
等琨珸之剑。
箕裘纂组。
若青邱之祥鸾。
义烈因心。
未资于典籍。
忠良天纵。
不假于规模。
崇有道之林宗
慕无移之□□道契虚元。
性符高尚。
纵寂寥而赏趣。
特澹泊而怡神。
志道研精。
非由鼎食。
穷微尽要。
讵徇轻肥。
得性琴书。
吟啸烟霞之表。
时谈物义。
进退木雁之间。
荣期
高符黄绮。
时游三径。
乍抚一弦。
以道义而为尊。
轻蝉冕而非贵。
探赜幽隐。
迥迈庄惠之机。
致远钩深。
遥钳黄老之趣。
想秦晋之有近。
见潘杨之代亲。
遂婚于辰州辰溪县汉阳赵徽之女。
幽閒婉昵。
中馈聿修
懿淑温和。
母仪庭宇。
君纂业成劳。
扬雄之痼疾。
淫书作瘵。
遭皇甫之沉疴。
气拥膏肓。
疾缠腠理。
华佗而不瘉。
扁鹊而无瘳。
贞观廿二年七月廿二日
𣨛于私第。
春秋六十有二。
夫人赵氏。
𣨛于永徽四年
春秋六十。
粤以龙朔元年岁次辛酉十月癸亥朔廿三日乙酉
合葬于故邺城西。
礼也。
平原
漳浦
左带芜城
右连林麓。
刊兹元石。
纪以清徽。
勒彼鸿名。
光斯泉户。
庶使青山为砺。
表盛德而弥芳。
碧海成田。
阐家声而不泯。
呜呼哀哉。
乃为铭曰。
规矩重謺。
圭璋代映。
三台表异。
两歧兴咏。
人伦楷模。
搢绅龟镜。
百代逾芳。
千龄弥竞。
道合幽元。
性符林壑。
迹齿沧波。
名流台阁
贵不充诎。
贱不陨穫。
思巧雕龙。
光逾刻鹤。
有谓升堂。
相期入室。
帷簿犹空。
繁华未实。
倏忽不幸。
咄嗟已失。
一棺犹闭。
万事长毕。
苕荛垄首。
𪩠崺山足。
露销草翠。
风飞树绿。
元门一掩。
寒灯无旭。
私壤式题。
贞芳载烛。
郭佥判仲洪 南宋 · 李刘
 出处:全宋文卷七二九三、《梅亭先生四六标准》卷三二
偏城假守,凛虞末路之难;
贰郡得贤,忻托初筵之重。
未皇𣶂记,先辱飞笺。
恭惟某官学富家传,美优世济。
林宗砥砺之节,壮若山渊;
子仪金石之忠,贯于日月。
其在遥遥之胄,谅馀挺挺之风。
四国于蕃,宁止三令尹而无喜;
五年须暇,顾方半刺史而同流。
惟时三荣,强号一鄣。
蛊小有悔无咎,尚可爬梳;
井居其所而迁,竟难回斡。
与刍而不得,无面造饼之滋难。
何幸别驾之来,将赖同舟之助。
相勉以忠义,宜两家子弟之通知;
众望为神仙,讵千载风流之敢继。
第恐飞黄之服皂,谁能泛绿以依红。
某昔未借交,今欣联事。
琼瑶匪报,永以为好也,敬饬鱼缄;
珠玉将至,得无修容乎,惟占骑气。
散骑常侍东海徐公集序淳化四年七月 北宋 · 陈彭年
 出处:全宋文卷一八七、《徐公文集》卷首
姬昌既没,文不在于兹乎;
韩起有言,礼尽见于鲁矣。
仲尼降异,以产民宗;
阙里垂言,用为人极。
自哲人一往,作者多岐,则有孟子制其横流,荀卿平其乱辙。
战国之际,百氏沸腾,嬴秦之馀,六经煨烬。
菁华欲竭,俎豆无归。
贾生谈仁义于前,扬子宗诗书于后。
魏晋名士咸重玄言,梁隋诸公始兴宫体。
兹风一扇,踰数百年。
唐氏隽乂为多,比百王而虽盛;
文章所尚,方三古而终殊。
于是韩吏部独正其非,柳柳州辅成其事。
千龄旦暮,斯岂诬哉!
俾大道之将行,故由天意;
幸斯文之未丧,亦系人谋。
其有道冠人伦,才为世表,令名不泯,百代攸宗,今复见之徐公矣。
公讳铉,字鼎臣,其先会稽人也,邻几之姿,生民之秀。
沧溟沃日,流作言泉;
建木干星,植为行囿。
英才茂德,光映于前修;
懿范清规,仪形于来者。
弄璋之始,属唐室之可虞;
佩觿之初,值杨都之建号。
公文辞浚发,不类幼童,识量淹通,已成大器。
弹冠入仕,方居终、贾之年;
佩玉登朝,即就严、徐之列。
江东内禅,文物初兴。
廊庙之珍,独当其任;
󲦤绅之望,无出其先。
汉之贤臣,蔡邕三台之选;
魏之俊士索靖驰二妙之名。
若乃毛玠之公清,汲黯之正直,王伦之知礼,张华之博物,郑当时下士山巨源之荐贤,以公方之,绰有馀裕。
故得观孔光之树,久奉枢机;
荀勖之池,常参献替。
虽具瞻之重,犹未正名;
而乃之殊,已同彼相。
及楼船南伐,青盖东来,遂于艰虞之辰,克尽始终之节。
章台之璧,且属秦求;
万城之材,果为晋用。
太祖豫州之檄,不责其非;
今上听《上林》之文,屡言其美。
由是甘泉柏殿,重奉宸游,琐闼貂冠,更膺天奖。
王公慕义,如见古人;
名德在时,目为耆老。
季膺交友,不异神仙;
许劭言谈,是名月旦
虽来于江左鲁公于是瞻诗,寓彼汉中武侯以之下拜,无以踰也。
及运逢消长,道或盈虚,辞通籍之簪缨,陪外藩之樽俎。
语鬼神之事,归宣室而未期;
留《封禅》之书,卧茂陵而长往。
呜呼!
惟公禀中和之气,挺杰出之才,风雨而不迷,雪霜而不变。
瞻其洁白,如圭如璋;
听其风声,如
自成人之始,至纵心之年,险阻艰难,所经多矣,功名富贵,皆自致之。
至若平仲事君,一心无改;
展禽秉直,三黜弥
百行立身,世谈其尽善;
片言违道,人知其不为。
岂但王佐之才,称于士季
公卿之量,见赏于林宗乎!
其有立言之旨,学古之功,究乎天人,穷乎性命。
文房逸势,楚国之三休;
笔陈雄风,宋人之九拒。
昔者《洞箫》之赋,诵之者后宫;
剑阁》之铭,刊之者明诏。
贾谊《过秦》之作,史臣置于篇中;
王融曲水》之辞,邻使求于座上。
蔡中郎之所自许,则有太丘之碑;
潘黄门之所用工、独是荆州之诔。
公并穷其渊薮,仍在上游,掇其英华,更多馀力。
虽丝篁金石,无以均其雅;
黼黻玄黄,不足方其丽。
草《太玄》之客,徒欲载金;
述《十意》之人,自将焚藁。
岂独语其篇什,宜升洙泗之堂;
画彼形容,当在灵均之庙者哉。
矧复六书之艺,少而留心;
二篆之踪,老而尽妙。
研精不舍,常惜寸阴
尺牍所传,有同珍宝。
圣上方欲恢千年之洪业,答上帝之耿光,朝诸侯而东巡,祀介丘而降禅。
若乃以秦丞相之健笔,兼汉郎将之雄文,铭此成功,垂之不朽,求之舆议,公即其人。
斯志未终,大年行尽,歼良之痛,其可已乎!
江南文藁,撰集未终,一经乱离,所存无几,公自勒成二十卷。
及归中国,入直禁林,制诰表章,多不留草。
其馀存者,子婿尚书水部员外郎吴君淑编为十卷,通成三十卷。
所撰《质论》、《稽神录》、奉诏撰《江南录》、修许慎《说文》,并别为一家,不列于此。
彭年越在幼年,即承训导
通家之旧,与文举以攸同;
入室之知,方子渊而岂异。
感生而永叹,报德无阶;
痛音问之长违,殒身莫赎。
聊存摭实,用以冠篇。
时淳化四年七月序。
谢学士 北宋 · 胡宿
 出处:全宋文卷四六一、《文恭集》卷三○
某闻昔士拥荐贤之毂,有味其言;
至圣开隆道之门,不与其退。
布在方策,贻厥后昆。
是以青云弥高,犹垂可附之气;
洪钟善应,不闻待叩之音。
若夫骏望逸群,高材拔萃。
惠训不倦,增激于懦夫;
教思无穷,有惊于浅俗。
领先觉之事业,挺诸生之表仪。
偃伏下风,讲闻高谊。
惟日滋久,乃心不忘。
逖瞻京兆之门,恭贽许都之刺。
伏惟某官,丰规冠世,高藻凌云,蕴前识之道华,履中庸之德范。
神检清出,降乎崧极之灵;
天性少成,钟乃奎躔之粹。
文兼三变之体,学富九家之流。
遘天会之寖昌,标卿材之独秀。
平阳充赋,联大对以飞英;
法坐试言,射甲科而得隽。
茂恩加等,贡士有开。
爰当精汰之朝,式隆出宰之寄。
弦歌在御,宽小过而字民;
刃有馀,批大郤而从政
聊为渐陆,式示牵丝。
丕变一同之风,洽闻三异之化。
属以尧云修觐,汉阙拜书。
东朔之千篇,名闻乙牍;
子美之三赋,观若堵墙。
更生之言,有补于当世;
子云之论,不诡于圣人。
食时之赋立成,洛下之纸翔贵。
群公无出其右,天子喜同其时。
故得度越众贤,对扬景命。
校文延阁,动太一之威神;
掌故曲台,顾后苍之典礼。
练达质文之统,周知沿革之纲。
矧复奕世贤多,家公望重,处霜台之鼎贵,奉云陛之旦朝。
周公拜前,更追故事之美;
疏傅在后,未羡曩时之荣。
会稽之绶既怀,承明之庐亦厌。
亟分半刺,聿贰方州
习贯政经,用儒术而饰事;
沈研吏道,宗法令以为师。
洁素丝以在公,缓柔辔以驭下。
道素自处,刑端益空。
然而宣室怀贤,方伫贾生之对;
淮南答诏,当用长卿之文。
属两宫求治之辰,非一郡淹才之日。
行闻三节之召,入联四户之荣。
延企之诚,中外攸若。
如某者,实同康瓠,贱比多賨。
管仲之器小哉,安能任大?
汲黯之戆甚矣,胡可适时?
徒以西学隆文,南鱼发咏,思乐烝髦之选,勉怀洁己之风。
引童刻以自持,壮夫窃笑;
学鼠能而虽众,一技不成。
顾轮翮以莫堪,饬边幅而奚用?
爰披鸟迹之策,几换凤鸣之筒。
仍且屡遘家艰,坐更岁举。
叔夜之不堪滋甚,原生之将落可忧。
己未伸,无林宗之三辟;
治生不善,荒杨季之一廛。
追时好而岂能,谋藏身而不暇。
姑欲脱名声之锁,弃富贵之鞭,远同鱼鸟之群,退避英髦之域。
直以舜华,周命维新。
三代同风,克用直心之道;
四方有志,未惭横目之民。
庶几尺蠖之伸,更砺铅刀之割。
伏遇大丞学士,辍从周卫,关掌使符,庆惟桑梓之邦,蒙被润河之福。
加以冲襟玉裕,泰宇渊渟。
乐育人材,克尽吹枯之力;
奖拔士类,重嘉溢美之辞。
咸预属于徽猷,皆想见于风采。
是用掣铃下馆,曳裾高门,不由左右之容,径伸盘躄之礼。
茍或履锥可用,沟木未捐,回珠吐以见私,枉鳞毫而垂饰。
圯桥跪履,无成孺子之名;
南郡横经,请志先生之论。
誓将谫薄,辱在品题。
刑法论 其三 官刑之滥 北宋 · 张方平
 出处:全宋文卷八一一
臣伏以先帝勤恤有邦,明慎庶狱,故内置审刑之职,以覆天下之辩;
外布提点刑狱之司,受民词牒,使侵枉无辜之人有所诉告,得察举州县二千石以下群吏。
一道百城,纠摄千里,其选任甚重。
夫吏民之讼,州县不得其情,而能复于外台者固鲜矣;
外台不为受则已矣,乡鄙之民,有能立于肺石者乎!
是故天下常有冤人,常有滞讼。
今之有是司,是为民更开取直之一门矣,岂非国家尽心于小大之狱者欤?
然今各所部,广者至数十郡,而按行封域,不许分途,故终岁巡历,不逾一再。
穷乏之民投讼既不能远就,疑滞之系有滥或不能尽闻。
臣愚以为逐路可立廨于道里之中,一人行,一人处。
行者察郡县之治,处者受吏民之讼。
使讼者有常适,治者有所惮。
又臣比见州县群吏,有以刚介忤长吏,及为众所恶忌者,或以微犯下狱,遂致非命(臣往岁风闻亳州有以职官知卫真县德润者,狷介不善事上官,尝以事忤长吏,遂捃摭其微罪,摄取将推。德润惧不免,逃逸,将赴都自诉。本州遣爪牙士逐至襄邑县,获之,械而至州,下狱。捶辱备至,竟无罪状可按。诸吏惧其得出而有辞也,讽狱官绝其食而死。及奏按法寺,议辟止罚金,仍复旧任。敕下而德润死矣。)
臣愚以为应州县吏抵罪而当系鞫者,本属州县列其犯状,以闻提点刑狱司;
本司摄取劾焉,其应对辨者,移州追遣。
夫官吏抵罪,既非常有,处者一人,可以讯之矣。
或就系者积三人以上,即报白行者,还同鞫焉。
如此,则长吏虽有凶暴之人,而下吏不罹枉滥之酷。
夫郡政之舒惨,由长吏之仁暴。
其有贪残自用,蔽昏昧理,倚法以削,恣情无惮,则是流虐被境,人孰敢遏?
虽有掾佐,地卑而势弱,盖亦徒展螳螂之臂;
虽有介贰,事同而力亚,孰肯轻犯豺狼之口?
故多容容自守,循循引避,不倡和者难矣,能持执者鲜哉!
又况以中人而居下位,罕不迎风而迎意者也。
近如蕲州王蒙正之奸暴,林宗言之侵辱,其可知矣。
且宗言朝士蒙正员外,官叙固相亚埒,守宰未为远绝,以地居控辖,摧屈至然,又况尊卑不侔,位貌相邈者乎?
死为宜矣。
故臣请官吏抵罪当系者,付提点之司劾焉,则庶乎尽情之实,免锻鍊之枉,诚用刑之一益也。
吴监庙墓志铭 南宋 · 张栻
 出处:全宋文卷五七四六、《南轩集》卷四○、《南宋文范》卷六七、嘉庆《湖南通志》卷一八三
予自为儿童时即识吴君子通,胸中坦夷,善谈论,岂弟人也。
平时游公卿间,以忠信自将,一见即款熟,久不以荣悴改。
自予先公与丞相赵公当国,开督府,尝辟君莅军士之食及有疾病者。
逮予家居湘中,君还自北,即复来登门。
先君贬阳山阳山穷僻多疠气。
秦桧擅权,焰烈原火,忌疾特甚。
先公屏居阖关不与人相闻,虽向来故吏亦有莫敢以书至前者。
君独屡入岭求见,见必留久而后去,年岁间必复来。
太夫人在长沙,君来南,必待安问,复视先公饮食颜色宁健否,归以告。
君又与枢密公善,折公贬郴,君亦每道郴问劳款曲。
方憸人帅潭,网罗善类,搜抉细故以谂
君堂堂往来迁客间自若,不顾也,先公与折公皆作诗称道之。
其激义盖如此。
君讳芾,子通字也。
其先自武夷徙家湘潭
曾祖惟忠、祖仁信、父仲明,皆业儒。
君少而孝友,既孤,事母训弟,有闻于其乡。
母病瞽踰纪,君精意疗治,一日复明如初,人以为孝诚之感也。
京师,声誉籍籍缙绅间。
广西经略使吕源辟君自布衣补官为属,凡所以资源者甚至,其可知者,如料莫公晟有它意,欲消患未然,及并省平、观二州以宽支移之扰,力行法禁以革泉货出徼外之弊,广人称之。
曹成破,临贺馀党未去,君以檄疾驰入城,保其资粮数十万得无失。
使者议状其功,君力辞焉。
出岭调官,既入督府,复就版曹辟,为诸路回易总领司主管文字
已而从路公允迪南京,陷于虏,深自晦其能,亦屡以疑似坐狱,不为屈,竟得脱归。
请祠返故居,遂不复出仕矣。
君论事纚纚,听者忘倦。
练习典故法令,以至山川险易、财赋本末出入皆甚悉。
而又特精于医。
始君少时,父病濒死,而医无良,且玩视邀重利,君慨然阅《素问》、岐伯、卢、扁之书,久而得其妙。
视脉如洞见五脏,详察其所以然,而投之剂无不应,如甘蝇飞卫之射、郢人之运斤。
盖心悟神解,非庸医守纸上语者所能睥睨髣髴也,计所全活不可胜记。
京师时,士大夫私识其治法成书,相传以为异。
及归湘中,乡党尤赖之,人有持金帛报者,即谢不敢受。
家四壁立,处之澹然。
绍兴辛巳八月五日终于家,享年七十有五。
是岁是月祔于先茔,实衡山武阳乡
娶黄氏,先君卒;
再娶陈氏。
子以宗、林宗、元宗。
孙伯骐、伯熊、伯骥。
女长适奉议郎李茆,次适左迪功郎鼎州教授起宗,季适进士旷杨。
林宗屡来求予志。
予自念往在潇湘,君每登堂拜太夫人,予以䌽衣侍重亲。
俛仰十五年间,风木之悲,遂成永感,抚事追昔,痛如何言!
而于君之志有不得辞也。
又念予尝从先公旁闻君道虏事甚详,云人心厌虏,思念我宋不忘,见父老屏处聚语,有或至流涕者。
嗟乎,此非国家它日恢复之本邪?
近世士大夫计较利害强弱,畏虏如虎,曾不思天下莫强于义理,况祖宗德泽渗漉之深耶?
予因叙君事,忆君所尝道者,而喟然有发于斯言云。
铭曰:
嗟乎!
体魄藏于斯,魂气则无不之也。
咨尔子孙,岁时瞻省,以谨以护。
致飨于家以敬事,以无忝于嗣。
推诚保德崇仁守正忠亮佐运翊戴功臣开府仪同三司司空致仕上柱国郑国公食邑一万一千六百户赠太尉侍中宋元宪公神道碑铭 北宋 · 王圭
 出处:全宋文卷一一五五、《华阳集》卷四八、《名臣碑传琬琰集》上集卷七
治平三年四月辛丑司空致仕、郑国公薨于京师
时天子方以灾异避殿,有司误奏毋临丧,乃作挽辞二章以哀之,为废朝二日,赠公太尉、兼侍中谥曰「元宪」。
五月丙寅,天子成服于苑中,百官慰殿门下。
其年十月己酉,葬公许州阳翟县之三封原,是日又废朝。
既葬,御篆其碑曰《忠规德范之碑》,既又诏太史臣圭,以铭其碑。
臣圭方修《仁宗皇帝实录》,自契丹再盟,陕西亦罢兵,其后天子益乡文学,兴礼乐之事。
当是之时,观公一用经术,以相仁宗,而天下俗吏之务不至于朝廷,顾其功岂不茂哉!
夫创业之相名易彰,守成之相迹难见。
在汉,丙、魏尝有声于孝宣之世,然推其术,不过能以故事而奉行之,亦未有踔绝见施在民者。
惟公始终之行事,实迈前人,而又得天子所褒如此,不刻之金石,则无以显大于后世。
臣幸得执史笔、奉明诏,其敢以孤学自辞?
谨案,公讳字公序开封雍丘人
自其高祖绅,尝为唐御史中丞
其后三世,仕不显。
曾祖骈,为兖州乾封县
祖耀,为寿州霍丘县
父玘,端拱三年明经及第,治狱有阴德,终荆南节度推官
自公显,曾祖而下,皆赠开府仪同三司太师中书令、兼尚书令封齐、楚、秦三国公
曾祖妣王氏、继丁氏,祖妣贾氏,妣王氏、继高氏、钟氏、朱氏,封齐、魏、楚、梁、汉、晋、秦、燕八国太夫人
公寔钟夫人所生。
少笃学,遭父丧,寓其家安州
夏竦为州,一见公所为文,大器之。
仁宗在亮阴,诏礼部贡举,公与其弟祁,皆奏名廷中
已而擢公为第一,亦置祁甲科。
于是天下学者,以宋氏兄弟为师法。
天圣二年,释谒为大理评事同判襄州
召删定本朝令,遂试学士院,除太子中允直史馆、判登闻鼓院,为三司户部判官
丁母忧,服除,迁太常丞判户部勾院同修起居注,迁左正言
郭皇后废,以谏官伏阁争不可得,坐罚金。
寻同知礼部贡举天下士至私庆,而材者皆自以为有得。
已而拔收髦隽,比异时为多,乃知制诰、判登闻检院,又考试贤良方正科。
公言朝廷取异士,当令有司设幕,供以饮食,不可与武科同试,皆从其言。
知审刑院
会知蕲州王蒙正诬知蕲水县林宗言罪殊死,公曰:「蒙正本富人子,且倚后家,所为多不法,可使其志得逞乎」?
更请御史讯其狱。
而道逢蒙正遣人赍宝赂入京师御史并收按之,返使坐法废去。
密州富民王澥者,私酿酒其家,邻父率其子发之。
澥绐奴以为盗,使尽杀其父子。
州以死论奴,公曰:「其使杀人者,澥也,况奴为所绐乎」?
宰相亦欲出澥死,公力争之,澥乃死。
他日灾异数见,宰相惟能开观寺,谓为民祈福。
公以谓灾异之来,所以戒政事,今设乐于庭,又使民纵观优慢之戏,恐未足以致嘉应也,奏罢之。
权判吏部流内铨,历太常寺鸿胪寺国子监昭文馆,进尚书刑部员外郎
其在鸿胪,言四夷朝贡,请图其人物衣冠,问其道路远近,与夫风俗好恶之异,藏之有司。
明年,除同知枢密院事
宰相以故事,知制诰未有除二府者,即召入翰林学士
明年,遂拜右谏议大夫参知政事
先是赵元昊反,刘平、石元孙皆以轻敌失军,因诏中书管枢密院机事。
时缘边诸帅官重者,互领陕西四路,以故号令颇不一,又兵多分屯堡障。
公言:五大不在边,五细不在廷,宜使大帅收重兵内地,他帅自当一道,缓急有警,则举兵四攻之。
其议久不决,后卒如公计。
方朝廷多故,其下诏令及答蕃书,皆须公所裁。
公自以材术得进用,天下事有未便者,数论上前,于是为宰相所忌。
会同榜郑戬枢密副使叶清臣权三司使,或亦谓不可并据要职者,遂俱罢,公得知扬州
踰年,为资政殿学士、知郓州、兼京东西路安抚使,进给事中
先是盗起京东,迹所连逮者,捕系满狱。
公使一切纵去,后往往得贼区处以告,于是募里诸生数十人,自疏赏格示之。
或曰:「诸生且安用也」?
公不听,卒慰遣之,凡捕诛百馀人,盗乃息,诸生皆以赏得官。
遂大兴郡学,礼师儒,又作诗以风厉之,郡人刻其诗学舍下。
庆历五年,复拜参知政事
后帝召二府天章阁观书,出诏目问天下利病事,宰相仓猝莫敢对。
公独进曰:「臣等皆待罪二府,固已总万事而共谋之,不当下同诸生对策。
必欲答清意所问,愿至中书同上对」。
公既退,草数千言立奏之,皆施用其言。
八年,以检校太傅尚书工部侍郎枢密使
皇祐元年,拜兵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
明年,诏有司上明堂图,又博考声律,更定天地、五方、神州、日月、宗庙、百神祭享所用乐。
其秋,遂祠明堂,以公为礼仪使
礼成,加工部尚书
初,公言:「比有近幸之人,多缘内降得横恩,宜因大祀之后斥绝,以新圣政」。
于是帝别为手诏,与赦书同降。
又言:「顷诏文武三品以上官得立家庙,而有司不能明谕上意,久之未立,非所以美化也。
愿诏礼官,更议其制」。
常欲用三司使张尧佐使相,公执以为不可。
既而数上章愿罢,帝遂欲用公为使相
公固辞之,乃以刑部尚书观文殿大学士出知河南府、兼西京留守司,特定大学士杂俸,又诏进见皆如宰相仪。
户部尚书许州兵部尚书河阳
过朝京师,方帝病少间,臣下希闻德音。
及公来,延坐劳问者久之。
嘉祐三年,拜检校太尉同平章事,复为枢密使、兼群牧制置使
祫飨太庙,为仪仗使,其年封莒国公
间言祖宗收方镇之权,尝欲畿甸蓄禁兵四十万,今所蓄不精,且多外补戍更,非彊本之势。
又武臣用恩幸者,多得任边要,而孤寒者常在东南,至老无恩泽。
公乃作科条,均其所入官,而恩幸者滋不说。
五年,公数求去位,不许,公固请之,除河阳三城节度使检校太尉同平章事、判郑州
明年,徙相州
即言:「臣年及七十矣,不可以重禄处閒地,愿乞骸骨以归」。
召公还,以老蠲其拜舞,公请不已。
英宗即位,以为武宁军节度使徐州大都督府长史、加检校太师、徙封郑国公,既又以为景灵宫使
公尝有肺疾,及奉仁宗讳,一恸辄呕血不止。
昭陵祔庙后,愿上印绶。
英宗每见公不以名,且谕以初临天下,未可遽休大臣。
治平元年,出判亳州
居数月,公请终不已,听以司空致仕。
享年七十一,累阶开府仪同三司,勋上柱国功臣至更二十四号食邑一万一千六百户,食实封四千六百户。
其为人端厚清畏,进止有法度。
即上有所问,必据经以对,退而未尝与人言。
间或荐引士大夫,惟恐其闻之,不敢掠上恩。
其接宾客,亹亹论文章不自休,世皆尊名德,而小人亦自远门下。
尝曰:「残人矜才,逆诈恃明,吾终身不为也」。
初名郊,在翰林时有指公姓名傅以他说者,仁宗以语公,公因请更之。
所著书有《掖垣丛志》三卷、《尊号录》一卷、《国语补音》三卷、《纪年通谱》十二卷,又文集合四十卷。
夫人胡氏,赠殿中丞铣之之女,封陈国夫人
子男五人:充国尚书都官郎中
均国国子博士
其三人早卒。
女一人,封寿安县君,嫁太子右赞善大夫庞元中。
孙八人。
公与其弟祁尤相友爱。
公出入将相久,而祁亦终学士承旨
宋兴,弟兄以文学一时显者,未有如公家。
铭曰:
于皇仁宗,受天宜君
相孰有人,郑公之文。
帝曰汝来,予欲考古。
公则有承,不远尧禹。
其施维何,声容被民。
公有经术,毗予一人。
谁不出处,公位将相
不显郑公,士夫之望。
始其告休,公年未至。
卒莫我违,以听就第。
乃保宏父,一品之章。
闻有咨询,据经弗忘。
公奄不存,隐如皇席。
天章烂然,以昭公迹。
既又锡公,篆于碑首。
维碑峨峨,在许之右。
吏臣次之,矢诗不多。
以视后人,遂以永歌。
罗晋伯墓志铭1267年 南宋 · 刘克庄
 出处:全宋文卷七六四二、《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一六四 创作地点:福建省莆田市莆田
进贤罗氏上世有德于里人,其后愈蕃而大。
君名字晋伯
曾祖俊杰,祖谔,奕世长者。
父应,积善,以耆年授迪功郎
母万氏,封孺人
君蚤从骊塘、蟾塘二危公、和、蒙堂柴公中守东谷欧阳公镇学,游乡校有能赋声,秋赋辄不售。
迪功年寖高,君叹曰:「吾亲老矣,干蛊非子职乎」!
遂罢举求志,专以训子娱亲为乐。
迪功夫妇命服坐堂上,君率子孙莱衣斓斑拜舞堂下。
即所居东偏万竹中作楼,丛书万卷,取昌黎诗语扁曰「经训」。
古心江公万里记之,其文高而雅,其味深而长,称君薄己厚人,昏夜赴急,场屋不偶,曰以付儿曹。
同时耆旧李公义山、雷公宜中皆尝登临赋咏。
初,迪功卜居石塘,及君子弟既众,内外千指,君乃于石塘西南樵峰、云麓、石溪各为创宅一区,高深大小一准石塘,几研图史必均。
居邻从父宝章公必元,宝章命君幼子同祖为孙,并新宝章公旧宅,又于林壑佳处为对山阁、清閟堂,蹑云、披锦、临清等亭。
遇好风佳月,以两鹤导,侍宝章公,从族戚宾客,为竟日款。
宴集必设棋枰为乐。
宝章笑曰:晋伯与人无竞,惟棋力争」。
酒酣,倡为歌诗,客属和必喜,或诗未成,必鼓旗傍噪,满座鬨堂。
四方士来访者,皆倒屣下榻无倦色。
咸淳丙寅得脾疾,菊节犹觞客竟席。
越三日,语家人:「无他苦,但觉气息微倦,勿以粥药强我」。
十五日晨兴,奄然而逝,里人哭之恸,士友莫不反袂相吊。
享年七十一。
娶赵氏,前卒。
子男五人:一性,承信郎、前饶州乐平县酒税;
一初,登仕郎
一正,登仕郎湖南贡进士
一理,登仕郎江西贡进士
同祖,继宝章公之子,修职郎信州永丰主簿
一初后公二十日卒,一正前二年卒。
女三人,进士杨矩登仕郎吴璧、进士道夫,其婿也。
孙男九人:渊夫、大方、大圆、木有、阳生、大信、大年、德孙,馀未名。
渊夫阳生登仕郎
女七人,进士陈珽、将仕郎赵友澄,其婿也,馀未行。
曾孙男女一人。
明年某月某日,一性等遵治命,葬君于娄山。
前葬,一性等奉斛峰李公伯玉状君言行,问铭于余。
太史公称伯夷得孔子而彰,颜回附骥尾而显。
君以疋士不出闾巷,而古心记君之楼千言,谓君据经守古,立于高远不可浼。
斛峰状公之行千六百,谓君居乡,富者敬其贤,贫者饮其惠,为恶者有所惮而不敢发。
又云不矫亢以为高,不诡随以为卑,遇事纠结,他人抟手无术者,君迎刃而解,惜其不少见于用。
古心大宗师也,斛峰名法从也,君可谓能自附于青云之表矣。
余曩与宝章公同僚,晚铭其阡,又铭君贤配赵夫人之藏,今复铭君。
铭曰:
蔡中郎,文字崛奇。
碑版流传,价重色丝。
惟于林宗,曰无愧辞。
岂功名人,有醇有疵。
彼高尚者,散发采薇。
终身不鼓,琴无或亏。
吾铭晋伯,髣髴似之。
书楼岿然,贻厥之基。
惠安丞陈君墓铭 南宋 · 林光朝
 出处:全宋文卷四六五七、《艾轩先生文集》卷九
三十年二月六日林某哭其友于来寄之原,盖其属棺已再夕也。
于乎!
毅夫年裁四十有七,而声名既老,一时流辈,多慕尚之。
毅夫之所忧,岂为弟妹故人,以夫天下一切干吾心者当其忧也。
曾不知羹胾之可以饱,衾席之可以安也。
古者处士,且有以易其名,吾于毅夫出处次第而书之,将以赴之范史君。
未易月,史君且死,吾不欲迁吾心,故于其窆也道其所以然。
去南郭五里,有所谓万石浮图,其累步东迤,是为左宣教郎、知泉州惠安县丞子陈子讳士宏之墓。
铭之曰:
见人之长而不恶,遇人之短而不怒。
望人以其新,与人以其故。
物其鹾哉我何忤,非曰林宗叔度,后乎千岁犹旦暮。